谈谈校园欺凌

写在前面

校园欺凌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,每次相关的新闻都刺痛着人心。同时人们也在发问,为什么天真的孩子会做出欺凌他人的事情?家庭、学校和社会在这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?笔者就用有限的知识水平来谈谈校园欺凌,希望能为回答这两个问题提供一些帮助。

TA 很“假”

资料显示,一些欺凌者会因为对方很“假”而去欺凌对方。他们对“假”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,类似于看着不顺眼就是很“假”,所以就要去欺负对方。一个因身材矮胖、性格不合群被认为很“假”的一个男孩被欺凌到退学。一个学习很好但是性格不合群的女生也被认为很“假”被不断欺凌。

这很像是所谓的“看着不顺眼”,看起来毫无规律,但笔者依然尝试猜测其内部的逻辑。一个人很“假”是一种主观判断,“假”的对立面就是“真”,当你认为对方”假“的时候你肯定有一个”真“作为对照。笔者尝试从调查资料中寻找”真“的蛛丝马迹。

不过刘博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外貌、成绩等不是他欺负别人最直接的原因,真正的原因是被欺负者的性格不太合群,或者自己不认同。“一般学生没人欺负,容易被欺负的是那些让我们感觉有点‘假’的人。”

······

另一个曾参与过口头欺凌行为的女生也向《中国新闻周刊》表达了同样的观点。她上小学时,班里一位女生学习成绩很好,很受老师喜欢,但在同学间人缘很差,大家认为她很“假”。于是班里多数女生结成一派,对其孤立。“我们故意不带她玩,比如大家一起聊天时,她一过来我们就不说了,或者她经过的时候故意说些不好听的嘲讽的话。”

中国校园欺凌现象调查:欠缺整套儿童保护系统_新闻_腾讯网

调查中的两位受访者都以”不合群“为理由认为对方很”假“,外貌和成绩不是最直接的原因。那么可以猜测这个”真“应该就是”合群“了。不合群的人通常是不受多数人喜欢的,甚至会有些讨厌。即使是成人世界,也存在对不合群的人的欺凌。但不同的是成人世界因此发生欺凌的概率比较低,而且形式上通常不会是直接的肢体冲突。

笔者认为欺凌”不合群“的人实际上一种拒绝”不同“、不接受“不同”和不知如何接受“不同”的表现,而反抗这种不同的手段在校园中就有可能变成欺凌。这或许可以说明欺凌者不能很好地包容他人,尤其是和自己不一样的人。有的欺凌者在家中就是一个小皇帝,说一不二,家中所有的事情都符合自己的认知和意愿。那么在学校中最好也保持这种状态。或许这就是欺凌的心理原因之一。

虽然通过欺凌这种手段来排斥异己的方式看起来很强硬,但当你采取强硬的措施的时候也意味者欺凌者内心是恐惧的,恐惧这种”不同“的发展,恐惧”不同“的存在。我们知道,不同通常意味着不熟悉,不熟悉就意味着事物的发展可能会超出自己的预期,也就是难以控制。所以欺凌者本身也有可能是控制欲比较强的人。

”假“是一种主观判断,主观判断来源于意识,意识的一大表现形式就是对过去的总结。欺凌者来到了新的环境,发现新的环境和之前熟悉的不一样,和自己的过去不一样,于是做出了反抗,开始对抗不同,采取的就是简单的欺凌手段。但是”不同“是实实在在存在的,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。越早认识到这点就会越早放弃反抗并接受和容纳不同。这大概可以不严谨地解释为何随着年龄的增长,欺凌的发生次数会逐渐降低。

总结一下,部分欺凌者对不合群的人的欺凌行为或许是对“不同”的反抗,他们恐惧世界上存在和自己不一样的事物,不能正确地包容不同,包容他人,而且欺凌者本身也可能是一个控制欲比较强的人。

校园帮派

校园欺凌还呈现出校园帮派现象。一些帮派仅由在校学生构成,他们出于对社会帮派的好奇和自我保护的需要,自成一派;另一些帮派则极为复杂,不仅有不同年级的学生,还有成人势力等。

中国校园欺凌现象调查:欠缺整套儿童保护系统_新闻_腾讯网

本文仅讨论由校内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帮派,而不考虑成人世界以及校外势力介入的情况。

加入帮派的学生有的处于好奇;有的出于欺凌他人的需求;有的出于自保的需求;有的处于耍帅的需求;这些都是主观上的需求,或者说是条件。那么在环境上有哪些因素促成的校园帮派的形成?

首先是目前的教育上更多是分数优先,分数为主,对于思想上的教育一直比较缺乏。青春期的学生有上面提到的这些需求很正常,我们不能闭上眼睛妄想这都是学生的错。青春期需要的是正确的思想教育,去引导青春期躁动的思想走向正确的方向。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要去批判应试教育而去宣传素质教育。现有的应试教育虽然问题多多,但是总体上依然是符合国情的。而素质教育任重道远,无法一蹴而就,不经过长期的探索就贸然推行必然会种下恶果。

其次是家庭教育方面,前面说到的需要思想教育,家庭就是一个避不开的因素。老生常谈了,笔者认为家庭教育的好坏几乎决定着他们孩子的发展,因为从自身经历来看,学校在这方面起到的作用通常不足以缓解或逆转家庭带来的影响。有的家长因为忙于工作难以教导子女;有的家长本身品行不过关导致子女有样学样;有的家长唯分数论为了分数不顾一些;主客观原因共同造就了这些失败的家庭教育和无辜受害的学生。

然后是学校方面,需要继续加强思想教育是一点,但是校园管理的比较疏松也为校园帮派的形成提供了条件。不过这也不是说要让学校管的跟监狱一样严,这么做只是掩耳盗铃,而不能解决问题。戈尔巴乔夫禁酒后发生了什么?真的就没有酿酒了么?还有一点就是不同的学校对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视程度,有的是严打,有的是放任。

校园帮派依然有着帮派的基本特征,它填补了学生社会环境中缺少的部分。学校没有地方耍帅;学校和家庭不能从欺凌者手中保护自己;学校和家庭中没有梁山的忠义堂;学校不是江湖;帮派中形成了事实上的人身依附关系,成员在外横行霸道或者保护自身必须依靠帮派支持,而帮派就会据此对成员提出苛刻的要求,或是要求敲诈更多的人,或是上交更多的“帮费”。从这方面看帮派内部的矛盾依然激烈,但大多数情况下被诸如耍帅等需求所掩盖。这些内部的矛盾无时无刻不在瓦解这些帮派,而合理的外部干预会加速这个过程。所以虽然病根在教育,但打击校园帮派依然重要。

总结一下,青春期躁动的心里为帮派的形成提供的主观条件,而待加强的思想教育,恶劣的家庭环境和个别学校不负责任的态度共同造就了校园帮派。打击校园帮派需要得到重视,但终究要靠家庭、学校和社会三方努力共同消灭校园帮派形成的主客观条件。

写在最后

限于笔者水平,不能讨论更加有意义的东西,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把。

参考资料

本文作者:ADD-SP
本文链接https://www.addesp.com/archives/2373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默认采用 CC-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上一篇
下一篇